毛泽东与孔夫子

作  者
许全兴 编著
所属分类
图书 >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总论、学术
定  价
¥66.00 商品收藏
文 轩 价
登录可见
是否预售
采 购 量
库存登录可见

100

|

2040

推荐图书

热点图书2025-04-30

商品介绍

  • 作 者:许全兴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01
  • 开 本:16开
  • 页 数:368
  • 印刷时间:无
  • 字 数:360000
  • 装 帧:平装
  • I S B N:9787010223025

目录

    重印的告白1
序言1
一纵论篇1
(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论孔子/2
(二)革命时期的毛泽东论孔子/7
(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论孔子/12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泽东论孔子/15
(五)几点结论/17
二时代篇19
(一)起初认同西周封建论/20
(二)最后赞成西周奴隶论/23
(三)西周封建论的三个难解之题/26
三政治篇31
(一)“孔子讲的都是尊君卑臣”/32
(二)“他们(国民党)靠孔夫子,我们靠马克思”/36
(三)“孔夫子不民主”,“三月而诛少正卯”/40
(四)“孔夫子是革命党”/45
(五)孔夫子代表奴隶主贵族/50
(六)大同思想的双重影响/52
四哲学篇59
(一)毛泽东论孔子哲学书信的背景/60
(二)“孔子是观念论”,“有片面真理”/63
(三)“学个孔夫子每事问”/65
(四)“‘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方法”/68
(五)“中庸思想是反辩证法的”/73
(六)“和为贵”与“斗争哲学”/80
五道德篇89
(一)孔子思想以仁为基础/90
(二)“仁在孔子后闹得一塌糊涂”/96
(三)对“仁”的历史唯物论的批判/99
(四)“我们还要提倡父慈子孝”/104
(五)“知、仁、勇”的哲学评析/108
(六)德治思想及其双重影响/114
六教育篇123
(一)“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教育家”/125
(二)“有教无类”———“教育的人民性”/129
(三)“知、仁、勇”配“德、智、体”/132
(四)“孔夫子的传统不要丢”/137
(五)孔子教育思想的负面影响/142
七批孔篇145
(一)“文化大革命”题中应有之义/146
(二)“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148
(三)江青批孔另有图谋/154
(四)批孔运动的评价与教训/158
八结合篇167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之历史考察/168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之理论分析/17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181
(四)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来源/191
(五)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的真正继承者/195
九经验篇205
(一)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206
(二)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08
(三)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文化/214
(四)正确认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现实/216
(五)警惕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的渗入/218
(六)中国化的政治层面和学术层面的区分/225
附录一毛泽东有关孔子言论资料辑录(按年代排列)229
附录二论文283
“和的哲学”辨析/284
中国哲学精神简论/294
……
后记/350

内容简介

    孔夫子、毛译东,一古一今,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两大伟人,两者有何关系,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有重要价值的话题。对此,国内外论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地、实事求是地论述了毛泽东与孔子的关系,客观地阐明毛泽东在政治、哲学、教育、道德诸方面对孔子思想批判、继承和发展,阐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阐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者和弘扬者,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教训,澄清和纠正了国内外术界在这方面的错误观点。本书对所论问题决不人云亦云,均有自己独到见解,观点鲜明,注重说理,富有启发性,对进一步推进毛泽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及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与儒学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均有助益。本书搜罗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毛泽东有关孔子的言论,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