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20问

作  者
徐中远 编著
所属分类
图书 > 人文社科 > 社科其他
定  价
¥56.00 商品收藏
文 轩 价
登录可见
是否预售
采 购 量
库存登录可见

100

|

2040

推荐图书

热点图书2025-04-30

商品介绍

  • 作 者:徐中远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01
  • 开 本:16开
  • 页 数:304
  • 印刷时间:无
  • 字 数:250000
  • 装 帧:平装
  • I S B N:9787010224053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1问为什么晚年体弱多病的毛泽东每天还不停地读书?
2问为什么晚年还要一遍一遍读《共产党宣言》?
3问为什么生命的最后十年又读各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
4问为什么终身爱读《水浒》?
5问为什么花甲之年还常把《聊斋志异》放在身边?
6问为什么晚年爱读楚人屈原的诗作?
7问为什么晚年爱读爱写唐代“三李”的诗作?
8问为什么晚年爱读爱写罗隐的诗作、诗句?
9问为什么晚年爱读、爱写辛弃疾的词作?
10问为什么晚年爱读《智囊》?
11问为什么晚年重读鲁迅著作?
12问为什么对二十四史24年手不释卷?
13问为什么晚年不断阅读中国文学史方面的著作?
14问为什么晚年病卧时爱读《随园诗话》?
15问为什么年过八旬常读古今众多笑话书?
16问为什么晚年爱看碑帖、字帖以及古今名人墨迹?
17问为什么学习自然科学书籍垂老不倦?
18问为什么耄耋之年还天天读报章杂志?
19问为什么晚年每天必读《参考消息》和《参考资料》?
20问为什么在生命垂危最后的日子里要读《容斋随笔》?
后记

内容简介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生命不息、读书不止,他勤学苦读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本书作者徐中远同志是毛泽东晚年的图书管理员,并在主席去世后担任毛主席中南海故居图书资料整理小组负责人,对主席的阅读习惯、晚年生活十分熟悉。他以自己亲见的毛主席读书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素材,经过多年的编辑整理和走访收集的工作,从中提炼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问题为切入,引导读者了解毛泽东热爱读书、从书中获取知识的习惯,以及主席晚年读书的各种趣闻故事,包括从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视角观察到的主席的阅读心理。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部读来令人受益匪浅的图书。

精彩内容

         1问 为什么晚年体弱多病的毛泽东每天还不停地读书?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与书为伴,以书为友。一生以读书为乐,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孜孜以求。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如此。直到生命多病垂危的最后岁月,他老人家躺在病床上,甚至在生命进入抢救状态的最后时刻,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读书。 毛泽东晚年患有老年性白内障,两只眼睛几乎都看不见东西了。1975年7月23日下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照下,眼科专家唐由之医生给他做了拖延已久的白内障针拨手术。手术之后的第二天,毛泽东的左眼就能看见东西了。他就要求医生摘掉蒙在他眼睛上的纱布,借助刚刚治好的这只眼睛不停地读书。这时候他虽然能自己看书,但由于身体过于虚弱,两手已经没有举书的力量了。为了满足他读书的需要,身边的工作人员就帮他举着书。为了保护他刚刚治愈的一只眼睛,医生嘱咐他不要看书过多,不要使眼睛太疲劳。可是,他不顾医生的劝告,还是每天不停地读书。1975年8月,也就是他老人家做完眼科手术后不久,他就同以往一样夜以继日地读鲁迅著作、读二十四史等多种书籍。他用颤抖的手在新印的大字线装本《鲁迅全集》、二十四史的许多册的封面上画了红圈,在书中画了许多红道道。一边读,一边用颤抖的手提笔在《晋书》三个分册的封面上分别写了“一九七五,八”,在五个分册的封面上分别写了“一九七五,八月再阅”、“一九七五,九月再阅”。在《鲁迅全集》第五卷第五分册的封面上还写下了“吃烂苹果”四个字。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工作人员很为他的健康担心,可是他自己并不在意,每天还坚持读书。 1976年9月初,毛泽东再度病危,医护人员立即实施抢救并加强监护。医护人员通过监护器械紧张地观察血压、心律、呼吸等数据,并随时为他输氧、输液…… 从9月7日到8日下午,弥留之际的毛泽东仍坚持要看书。7日这天,经过抢救刚苏醒过来的毛泽东示意要看一本书。由于声音微弱和吐字不清,在身边的工作人员没能明白他是要哪一本书。毛泽东显得有些着急,用颤抖的无力的手握着笔在纸上画了三横,大家还不知其意。他又用手敲敲木制的床头。此时有工作人员猜出他是不是想看有关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三木武夫是当时日本自由民主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他正在日本进行大选,此时病重的毛泽东仍密切地关注着他在日本大选中的情况。当工作人员把书找来时,他略微点头,露出满意的神态。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毛泽东只看了几分钟,就又昏迷过去。根据医疗组护理记录,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8日当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11次,共2小时50分钟。他是在抢救的情况下看文件、看书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当年有关他老人家读书的最后记录是1976年9月8日晨,也就是在他老人家临终前一天的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监护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读了7分钟。毛泽东辞世的那一刻,也就是他老人家读书生活结束的时刻。 P1-3

主编推荐

    1本书作者以历史亲历者的身份,见证并伴随了主席晚年的读书生活。作者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所有论述皆有据可查,资料出处较为权威。 2.本书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主席晚年读书生活的细节,梳理了20个代表性问题,让读者带着问题,随着作者的笔触,一步步深入了解主席的晚年读书生活,从而折射出伟大领袖的人格魅力。 3.作者权威。作者是毛泽东晚年的图书管理员,作为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和历史亲历者,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并多年从事毛泽东生平事迹的整理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