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

作  者
李育辉 编著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管理 > 管理理论
定  价
¥69.00 商品收藏
文 轩 价
登录可见
是否预售
采 购 量
库存登录可见

100

|

2040

推荐图书

热点图书2025-04-30

商品介绍

  • 作 者:李育辉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 开 本:32开
  • 页 数:264
  • 印刷时间:无
  • 字 数:163000
  • 装 帧:精装
  • I S B N:9787513345132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激发个体
性格:怎样重塑个体特质?
情绪: 怎样让每个人都拥有持续的好状态?
负向激励:怎样培养创造型人才?
动机:怎样激发新生代成为主力?
主动性理论:为什么现在更容易丧失工作的意义感?
角色: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冲突?
职业承诺:如何让优秀的员工稳定工作?
工作嵌入:传统激励方法失效了还可以怎么办?
彩虹理论: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怎么办?
启动效应:如何改善工作环境?

第二章 经营团队
匹配:怎样能一直招到最合适的人?
合群:怎样让新成员快速融入工作群体?
相对剥夺:怎样让团队快速产生凝聚力?
领导风格:怎样获取团队认同?
团体决策:如何提高质量,降低风险?
关系活力:怎样让团队从解体中获益?

第三章 重塑组织
结构:去中心化组织里谁更重要?
权力:怎样防止授权走样?
冲突:怎样避免组织内耗?
办公室政治:如何尽量控制政治手段带来的负面效应?
共享心智:怎样管理组织的知识资产?
高阶理论:企业怎样成功度过变革时期?
利他惩罚:为什么企业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章 组织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劳动力多元化:如何避免冲突,促进合作?
灵活用工:如何平衡“效率”与“保障”?
远程办公:如何保障工作效率?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会怎样改变组织? 
致谢
拓展阅读

内容简介

    

为什么效率低下的美国银行客服部,仅仅增加了员工的聊天机会,业绩就大幅提升?
为什么在谷歌实验中,经常暴露自己情绪缺陷的领导,团队的创新绩效反而更高?
为什么大众汽车组织不同部门的员工定期吵架之后,分歧反而减少了?
为什么EverYoung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 ,却更喜欢雇用老人?
为什么阿里隐藏序列职级后,管理更高效了?
……
这些看似反常识的做法,其实都遵循了组织行为的规律。
组织行为都有哪些规律?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这本《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讲义》会给你答案。


精彩内容

         古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曾经很不解:“所有的希腊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接受相同的教育,为什么性格构成却是多种多样的?” 两千多年来,虽然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探索着其中的关键,但至今还没有定论。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个体间的差异远比之前想的更复杂,这不仅体现在性格上,还体现在能力、价值观、情绪等多个方面。 正是这些复杂的、看似难以揣摩的个体,通过连接和协同让组织这个系统运转起来。可以说,个体既是组织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其驱动力和驾驶人。因而,个体越复杂,差异越显著,就越需要对其进行了解。因为只有了解了个体的复杂性,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寻有效的方式,激发组织所需要的个体特质和潜力,也才能进一步了解更高层次的群体和组织,让组织运作得更好,发展得更稳。 基于近百年对组织中个体行为和态度的研究,组织行为学形成了关于组织中个体的系统洞察,这为我们解开个体的复杂性,对个体进行有效的激发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这一章将围绕个体这一主题探讨三大问题:人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组织为了管理人可以设计哪些制度?对雇员来说,该怎样更好地认识组织的逻辑?性格:怎样重塑个体特质?我曾听一位银行HR抱怨,现在招人是越来越难了,不说金融顾问这样的专业人才,连一个合格的综合柜员都很难招到。所谓“难”,并不是说应聘人数少,毕竟银行业最近几年的热度并没有降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也都有一大把。HR头疼的其实是招不到合适的、满意的人才。 比如综合柜员这个岗位,在20年前,可能只需要有基本的业务能力和亲和力就能胜任。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渗透,应聘者还需要对新技术敏感,能玩转营业大厅里的各种自助机器和手机客户端。同时,他还得对银行的业务非常熟悉,有基本的金融知识,能简单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 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用人机构实现升级换代的关键。所以,不光银行业,几乎所有行业、所有岗位,包括销售、客服、研发,甚至网约车司机,对应聘者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为了筛选出具备相应能力的应聘者,HR们不但增加了应聘环节,还加大了考核的难度。 2019年有一则新闻提到,一名程序员应聘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前后共面试了7轮,总耗时3个月,才拿到了录用通知。- 如果花时间、花精力,最后能招到一两个合适的人,似乎也还不错。但问题是,随着工作内容越来越复合化,大多数岗位的职责并不像前面提到的综合柜员那样,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职责如果都说不清,那该怎么来判断应聘者是否合适呢? HR通常会提高招聘标准:学历要求是硕士及以上,学校要求是清华北大等名校。在一般的认识里,好的学历不但意味着优秀的专业背景,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综合素养。 如果说专业背景跟基础技能挂钩,偏向具体的、现有的能力,那综合素养就跟应聘者的性格相关,代表着一个人的潜力,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他的未来发展。随着岗位职责越来越模糊,应聘者的综合素养、性格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甚至有时候比已经具备的能力更重要。那么,提高招聘标准的思路看起来没问题,可以在相对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减少招聘的失误。但尽量减少失误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保证一定可以招到满意的人才。而且,比起已经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样的回报似乎也不划算。P2-4

主编推荐

    

● 让你看懂组织逻辑、掌握行为规律,做组织中的行动派
本书为你解读组织中个体、团队及组织三个层面的行为规律:如何根据员工各自的特点及其共性来安排工作;如何协调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团队整合效用的极大化;如何设计组织的结构、氛围和文化等,以促进组织中人的发展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本书还会带你一起探索组织发展的新趋势。
● 直面现实问题,给你用得上的行动指南
本书每一节都力图为你解决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告诉你问题的实质、告诉你解决的逻辑、告诉你适用的方法,有理论、有案例,深入浅出,实操性极强。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阅读顺序和阅读重点。

媒体评论

    

掌握组织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每一位管理者的必修课。这本书学术理论和管理实践兼具,内容深入浅出,充满了实践性、趣味性和应用性。我认为,这是组织中各层级管理者拓展认知视野的优质读物。
刘润 润米咨询创始人,得到App“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

书里的内容和观点相当新颖,其中关于管理现象的深刻剖析让我颇有共鸣,也为我和明略打造人机协同的未来智能型组织指明了方向。所有的企业家和管理层都应该学习一些组织行为学,和学术研究握手,做组织中的行动派,让企业获得持续的提升与成长。
吴明辉 明略科技创始人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敏捷高效的组织管理是核心竞争力,然而如何构建高效组织一直是难题。我相信,读完本书后,你能找到实现高效组织管理的密码。
杨伟国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组织管理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本书很好地应对了这一挑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认知工具和组织管理对策。这将丰富我国组织行为学的基础理论和管理方法,值得管理学界、心理学界广大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
时勘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首任监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