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十年纪念版

作  者
丁立梅 编著
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散文
定  价
¥38.00 商品收藏
文 轩 价
登录可见
是否预售
采 购 量
库存登录可见

100

|

2040

推荐图书

热点图书2024-10-06

商品介绍

  • 作 者:丁立梅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21-11-01
  • 开 本:16开
  • 页 数:264
  • 印刷时间:无
  • 字 数:200000
  • 装 帧:平装
  • I S B N:9787515519036

目录

    第一辑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从前
一生只忠诚于一件事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绿
老人与花
从未走远
贺卡里的宛转流年
天地与我同根
一个电话,十个春天
清欢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闲花落地听无声
第二辑会飞的太阳
会飞的太阳
掌心化雪
女人如花
骆卡
……

内容简介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畅销十年重新改版。全书重新配上精美插图,还有丁立梅老师专为十年纪念版精心配写的签名与留言。全书汇集了作者近百篇充满爱和哲理的智慧箴言,文章都是弘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能给予读者以启迪,使读者从中收获成功的智慧,轻松的欢笑和深切的感动。

精彩内容

         从前 一 你肯定也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呢?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如此循环往复,无有尽头。要是你不想停下,这个故事,便永远停不下来。 白日光长长的,讲故事的人,白发如霜。他盘腿坐在院门前,眯着眼逗我们。他只讲一遍,我们就会了,于是把它当歌谣唱,土路上纷飞的,都是这样的音符: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那时只道寻常,山在,庙在,老和尚在,小和尚在,永永远远,都是那般模样。如檐前开得好好的一蓬大丽花,花艳丽得快撑不住颜色了;如门前的大槐树上,蹲着的那个喜鹊窝,一只花喜鹊盘踞在上面唱着歌。 还有,毛小牛的芦笛声,呜呜呜,呜呜呜。只要张开耳朵,就能听到他在吹。 他说,那是远方汽笛的声音。 毛小牛是我的玩伴,头上生许多癞疮,小伙伴们都叫他癞头。他却偏偏生一双巧手,会做芦笛,会用小草编蚱蜢。他走到哪里,芦笛会吹到哪里。 现在再听这个故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岁月,原是由许许多多的从前组成的,山是有从前的,庙是有从前的,老和尚是有从前的,小和尚亦早已成了从前的从前。毛小牛在25岁上溺水而亡,地成了,从前的人了。 二 夜是有声音的。 夏夜的声音,尤其丰富。 选一处草地坐下。露珠在轻轻落,偶尔会听到“啪”的一声,那是它不小心,打翻了某片树叶了。虫鸣于周边响起,唧唧,啾啾,吱吱。还有植物们的声音,它们亲昵得很,一直在耳语。紫薇和梧桐,云松和翠竹,绵延在一起,夜色里,分不清谁是谁。 真静。思绪和着夜色,漫过记忆。想起老祖母了,那时她还不算老,真的不算老。她能拎得动几十斤的草篮子,碎步细密;她能把一群调皮的鸡,撵得满院子飞;她能洗一大盆的衣裳,晾满满一绳。 一样的夏夜。祖母手里摇着蒲扇,摇着摇着就停下了。她定定望着某处,喃喃说:“从前,你太婆可疼我呢,这样的夏天,她给我煮绿豆汤喝。我的皮肤,白得透亮,出门去,人家都打听,这是谁家的女娃啊,这么白净漂亮。” 怔一怔,地上的一片月光,随着树影晃了晃,很不真切。暗地想,祖母哪里有从前呢,祖母本来就是祖母的。风吹着虫鸣声,让人心痒。坐不住的,一溜烟跑去玩,——祖母的从前,到底与我不相干的。玩一圈回来,却发现祖母,还独自坐着在发愣,她沉在她的从前里。而我现在,沉在我的从前里。我们原都是从从前走过来的,慢慢地,又成为从前。这便是,人生。 三 心血来潮地想去看荷。这念头一经产生,就势不可挡。 我所在的小城,也仅限在公园有。一方池子里,植了数十株。一俟夏天,圆润碧绿的荷叶,铺满整个池子。数枝荷,亭亭于绿叶之上,有含苞的,有已然绽放的。这是一种清清爽爽的美,不芜杂,不喧闹,正如乐府诗《青阳渡》中所描写:“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再去公园,却没看到荷,原先的几十株,不知去了哪里,一池的水在寂寞。问及,人都摇头说不知。我把公园里有水的地方都寻遍,也未寻到。 有人提议,隔壁的水乡应该有。于是马不停蹄赶了去,一去百十里,只为看荷。 果真有,路边,荷成亩成亩地长。花却开过了,莲蓬已成形。雨忽然来,大而狂,无法下车细看,只隔着一扇车窗,与它对望。雨雾起,它望不真切我,我望不真切它。但知道,都在呢,心安了。 想起白衣年代,青春无敌,那人举一枝荷,说送我。送就送呗,乡下的池塘里,那么多的荷,实在算不得什么。随手接过来,后来是丢了,还是用清水养了,不记得了。 却在经年之后,追着寻着去看荷。人有时,寻找的,不过是记忆里的从前。当年不曾以为意的,日后却念念不忘,只是因为啊,从前的青春年少,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P3-5